64岁“洋葱王” 的电商生意经 青报网-pg麻将胡了模拟器

    老王语录

    ●“互联网 ”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创”在于思维而不在年龄

    ●要想赢得订单,就得先为对方考虑

    ●种得好是根本,卖得好是关键

    “这种圆葱是从美国引进的红皮圆葱种子,个儿大、口感好,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很受欢迎”,记者见到王桂欣时,他正给来自台湾的客户介绍他的畅销产品。

    瘦高的老王,看着很精干,谈起洋葱,从种植、管理到收获,从品种、地域到销售,说得有板有眼。

    作为平度市仁兆镇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64岁的王桂欣除了会摆弄洋葱,他更大的本事是农产品电商的“手艺”。老王曾连续8年成为“阿里巴巴”洋葱类标王,干电商他的总销售额达3000多万美元,客户遍布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正如王桂欣的网名一样,在电商领域,他是无可争议的“洋葱王”。在老王看来,“互联网 ”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创”在于思维而不在年龄。

    别人不敢做的时候 咱敢去尝试

    “一个韩国客户购买了775美元的大姜,记得很清楚。”提起2007年,在网上谈成的第一笔生意,老王记忆犹新,“客户看到咱的产品,感兴趣,就和咱联系,咱就一点一点地给他们介绍产品哪里好,文字不行就发图片,外国客户对食品安全要求高,咱还得出具检测证明。”再加上价格、汇率、到运输,前前后后谈了个把月,老王终于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

    网上做生意,老王开始是带着一丝疑虑的,“也怕被骗,不见人不见物就能赚钱,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但传统蔬菜市场时好时坏的交易行情推了老王一把,在从朋友那里得知网上可以卖菜,并且有比较好的效果后,老王才决定试水电商。

    但是,一个连打字都不会、连普通话都不标准的中国农民如何与外国客商交流?面对记者的疑问,老王坦言,当初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学习怎么上网。从跟着孙子学拼音、“一指禅”敲键盘开始,老王花费了好几年时间。“下完地,回家放下锄头就练。”后来电商贸易平台有了实时翻译工具,“就可以直接互译,和客户交流。”

    能做成第一笔网上生意,老王现在总结起来“一是咱的产品好,经得住客户挑;二是,咱胆子稍微大点,别人不敢做的时候,咱敢去尝试”。

    要想赢得订单,就得先为对方考虑

    “种得好是根本,卖得好是关键,现在来看,电子商务太重要了。我现在50%-60%的菜都是通过网上订单销售的。”自谈成第一笔网上生意以来的几年时间,老王接触过的“网友”遍布韩国、英国、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做成了200多笔网上交易,贸易额达3000多万美元。

    老王有自己的qq号,网名叫“洋葱王”,网友已有300多人。qq空间则成了宣传自己蔬菜的网络平台,谁想了解他以及他的蔬菜,上网一目了然,网上找来的客户也不在少数。

    老王现在每天都要在网上“泡”几个小时,他说这也是“迫不得已”,为的是与欧洲“网友”打好时间差,“要想赢得订单,就得先为对方考虑。我晚上上网,因为他们那里是白天。”

    从互联网进入国际市场,老王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打国际市场,这种波动不是说咱能轻易掌握的,因此要学会预判,哪种菜好卖,哪种不好卖,提前规划好种植面积,这个是要靠经验的,要不然就得吃亏”;其次,就是学会挑选“靠谱”的客户,减少交易中不必要的麻烦。

    瞄准国内市场,探索新模式

    除了圆葱,合作社还分季节种了土豆、大葱、芋头、大姜等多种蔬菜,“产量大,不可能全靠出口”。有了多年出口和市场预判经验,老王最近开始转战内销市场,涉足最火爆的“生鲜配送”。

    目前,沙北头合作社已经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孵化基地负责6个淘宝店铺的日常运营及维护,合作社负责蔬菜种植,“市民只要下单,新鲜蔬菜就会从田间地头直接快递到消费者手中,省略了批发商、超市等中间环节”。

    为了保证配送蔬菜的新鲜,他专门做了一个试验,把合作社生产的韭菜通过物流发到潍坊的亲戚家,“一天到货后和新割的一样”,亲戚的明确回答让他信心倍增。不过老王认为,对国内鲜蔬市场,总体来说,还处于初步认知阶段,需要不断摸索。

    老王本在互联网上“冲锋陷阵”,产品销路好了,带来的效应就是合作社的面积也随之扩大……最终带动合作社农民种植蔬菜2000多亩。同时,为保证一年四季为国外客户供应洋葱,王桂欣还在云南、甘肃、河南等地发展洋葱基地1300多亩,按照经纬度不同,四季收洋葱。去年,沙北头蔬菜合作社销售额达到1.3亿元。

    (张德杰、崔汝平对本文亦有贡献,在此表示感谢)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周 伟 文/图

责任编辑:刘佳旎
文明上网,登录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报网立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