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贤
海洋旅游是青岛旅游独具魅力的重要部分,也是国际时尚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青岛相继出台《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纲要(2018-2021年)》《关于推进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高效发展的实施细则》等文件,着力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海上画廊”海洋旅游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作为海洋旅游的新业态之一,海岛旅游更能满足人们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疏解压力、探新求异的心理需要,因此备受青睐,青岛海岛旅游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一、发展海岛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海岛旅游可充分发挥青岛海岛资源的综合效益。青岛三面临海,海岛资源丰富,有海岛120个(其中有居民海岛7个,无居民海岛113个),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外,以市区为中心的东部海面上呈扇形展开,多为近岸岛和沿岸岛。以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基岩岛为主,主要由元古代变质岩、中生代侏罗纪沉积的砂页岩和白垩纪火山喷发的安山岩及其风化物组成,在海浪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海蚀地貌;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及鸟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气候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消夏避暑、观光度假。
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海岛旅游发展规划,可充分发掘海岛资源的价值,促进海洋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科学合理的海岛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海岛是保护海洋生态的基础平台。2010年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审批试行办法》及《关于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等法规制度,青岛也相继出台法规文件对海岛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只要始终坚持“旅游养生态、生态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海岛旅游开发方向,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可有效杜绝围海养殖、乱围乱垦等破坏海岛脆弱生态的行为,有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文化,切实保护海岛生态、海洋生态。
海岛旅游开发可促进海陆统筹融合发展。海岛是由岛体、海岸线、沙滩、植被和周边海域等组成的复合体,更便于提供海陆交融的特色旅游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开发海陆交融的特色旅游产品,需要做好海陆互动、合作,有利于海陆统筹融合发展。
二、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的经验及路径
规划先行、“一岛一特色”的马尔代夫模式。马尔代夫有近1200个小岛,于1980年开始海岛旅游开发,根据不同岛屿制定具体的海岛开发规划。在海岛规划中,企业或投资公司向政府租赁海岛,然后进行完整、封闭、独立的度假村酒店建设经营。这种一岛一店“小、清、静”的开发模式,成为典型的马尔代夫模式。
精心策划、注重传统文化的普吉岛模式。政府高度重视,如推出官方宣传画(片)、简化入境手续、在主要客源国设立驻外办事机构、放宽游客逗留限制等,为普吉岛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精心设计规划,同时注重把握细节,更好地展现传统民族文化精髓。
政社协同、重视科技支撑的马耳他模式。政府特别注重海岛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配套及服务质量提升,不仅能稳定高效地满足居民及每年超百万名游客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发达的航空、海运和通讯技术使其与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北非合为一体。充分发挥私营企业作用,与旅游管理部门、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
私人运营、重视推广营销的海南蜈支洲岛模式。由海南海景乐园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已运营20年,目前年收入超过12亿元。潜水基地拥有丰富的体验游乐产品,包括潜水、摩托艇、拖伞等30余项。“中国有个海南岛,海南有个蜈支洲岛”的广告营销深入人心。
围绕“山、海、湖、岸、滩、礁、湾”资源组合优势进行产品打造,国内外海岛旅游已形成以下几种比较热门的开发方式。
沙滩浴场与运动休闲。从海岛开发早期来看,主要开发传统的观光休闲产品。随着游客消费能力和喜好的变化,可开发潜水探险、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项目。
主题娱乐与教育培训休闲。主题娱乐项目围绕海洋、海岛进行设计,也可与教育培训进行融合设计,如与研学旅行和公司团建拓展等产品进行结合,开展海岛拓展训练、海洋科普教育等。
海钓与关联产业休闲。海钓是全球发展迅速的一种休闲方式。随着国内邮轮旅游的发展和邮轮、游艇的普及,海钓也成为一种新潮的休闲方式,同时还能带动海景房产、海景酒店发展。
康养乐活休闲。康养产业发展可带动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开发。宜人的自然环境使无居民海岛成为高端康养的角逐地。
三、加快青岛海岛旅游开发
突出规划引领,打造“一岛一特色”。海岛旅游应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开发建设的计划性、有序性、合理性。既要立足自身资源环境优势确定主要功能,保留并发挥个性特点,又要符合整体协调原则,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例如,青岛最大的海岛灵山岛已开发了生态旅游、渔俗体验、海上运动和疗养度假等旅游项目,可进一步发挥资源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将灵山岛旅游定位为以生态性、神秘性为特色的“海上世外桃源”,打造成为高端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
重视海岛旅游文化的发掘。旅游是传承文化精髓、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海洋文化、海岛历史及民俗文化是海岛旅游文化的核心,海岛旅游开发应坚持保护本土文化、塑造独特品牌,极力呈现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的文化魅力。
资源环境与文化特色的有机结合能激发旅游生命力。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深厚的传统文化,巧妙运用物境、情境、意境设计及人物、传说、典故,具化、固化和强化固有的文化灵性;另一方面,要突出对现代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旅游发展生命力。例如,渔家文化是竹岔岛的标志性特色之一,渔家文化结合餐饮行业形成“渔家宴”,能够为竹岔岛和居民带来收益。应对竹岔岛的渔家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提高岛民开展“渔家宴”产业的指引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对竹岔岛的深度开发,还可从人文、地缘环境等细节上,挖掘其不可复制的特色产品。比如,竹岔岛本身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完整的火山口,这是一个很好的工艺品创作素材。
强化市场导向,丰富旅游项目,完善推广营销体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合作,立足丰富旅游项目,提高运营水平,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引导有旅游开发经验、有资金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进驻海岛,对海岛进行整体性规划开发。引导品牌民宿酒店、餐饮、娱乐等企业进驻海岛,快速搭建住宿餐饮娱乐体系。吸引人力资源企业进驻海岛,对海岛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储备与输送。
二是不断提高海岛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可充分利用天空和海洋的资源优势,做到陆、海、空的全方位开发。海上旅游空间可以开展游船观光、摩托艇自驾、海上划水、潜水、海钓等项目。游艇、游轮作为海上旅游的常用重要交通工具,可以在游艇、游轮上为游客提供吃住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满足高层次游客的体验需求。空中旅游项目可以开发快艇动力滑翔伞、观光直升机、水上飞机、空中跳伞等高端项目,满足这些特殊项目发烧友高品质的体验需求。
三是利用重大节庆活动搞活一座岛。借鉴田横岛祭海节、红岛蛤蜊节、沙子口鲅鱼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经验,充分发掘自己的特色文化、历史或产品,打造难以替代的节庆活动,以此作为海岛旅游宣传的发力点和旅游消费的刺激点。部分海岛还可利用区位优势,依托青岛的一些重大节庆活动,吸引游客。
加强陆岛联动深度合作。要做好海岛的旅游开发,提升海岛的旅游服务承载力,需要搭建良好的陆岛交通体系,加强陆岛双方政府部门、企业、商业系统长期的战略合作。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海岛的现有交通资源——农家渔船和快艇,对农家渔船和快艇实行考核挂牌制度,考核过关的方可营运。这样既可减少政府在交通运力上的投入,又保证岛民合法营运获得收益,同时还能满足游客陆岛交通的需求。
二是按时间段开通登岛离岛的游船,保证海岛的游客运载能力。大型游船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在实现正常运载乘客的前提下,利用游船开展更多的环岛、近岛旅行等娱乐项目。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