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宁
近年来,青岛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传统老工业企业外迁、产业转型升级,部分老工业区出现产业空心化、发展无序化问题,逐渐成为主城区发展“洼地”,亟须通过产业有机更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位于青岛主城区内的老工业区,具有独特的区位空间优势,一旦实现产业有机更新,将成为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青岛老工业区亟须改造更新
老工业区主要是指在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历史上曾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地区。青岛老工业区多位于原四方区和李沧区西部,青荣、青连等多条铁路线汇集,具有良好的海运、陆运、空运条件,商务往来便捷,门户效应显著。
自2008年青岛老企业进行搬迁,伴随原有老企业搬迁改造、相关配套产业链的迁移,老工业区在产业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与其他主城区的差距逐渐拉大,迫切需要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此背景下,老工业区产业有机更新成为城市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的重要手段。对老工业区进行科学规划,强力推进产业有机更新,既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纵深,又有利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
由于涉及资金需求较大、利益关系复杂,对老工业区的综合改造正处于探索实践和论证规划阶段。以李沧楼山片区为例,该片区尚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从空间优势看,楼山片区已腾出约330公顷产业发展用地,是主城区最后一块成片产业发展空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需求。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加快推进,迫切需要对该片区进行综合开发,推动产业有机更新,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为全市老工业区改造更新提供借鉴。
二、改造更新老工业区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是公共配套严重不足。传统老工业区长期以工业为主,土壤污染较为严重,急需进行检测、修复。环境面貌陈旧,基础设施薄弱,公共配套分散无序,承载力不足。此外,缺少对片区的整体性谋划设计,没有将产业有机更新工作融入城市空间规划、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全局。
二是发展理念存在差异。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与部分企业土地收益最大化的诉求不符,在原厂地块开发中,企业主张多以住宅开发为主,与在编控规的用地性质不一致,不符合市区两级产业发展方向。
三是资金收益难以平衡。老工业区内,老企业聚集,涉及搬迁改造,企业诉求较高,难以实现资金平衡,自主拆迁难度较大。部分老企业除正常搬迁费用外,将扩大生产、产业升级、债务清偿等产生的费用一并纳入搬迁成本,要求一并进行补偿。
三、青岛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的路径
建立顶格推进机制。一是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形成“市级总牵头,部门拿方案,协同抓落实”的分工负责机制。二是明确片区发展定位。围绕老工业区功能转换与更新、产业优化与升级、生态修复与建设三大战略任务,坚持城市更新、产城融合发展思路,结合所在区市发展定位,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楼山片区可建立青岛国际院士港科教产融合园区,侧重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加快推动产业聚集,打造成为主城区“高端制造业 人工智能”攻势落地的重要板块,为青岛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完善督导问效机制。将老工业区的开发利用列入市级重点督查事项,根据工作专班各部门职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推进计划,定期调度推进情况,加强督查问效,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把牢基本方向。一是整体规划,统筹实施。由市级层面顶层设计,市、区两级联动,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综合平衡,突破以单一宗地为改造对象的惯常做法,探索园区式、板块式规划建设运营,在规划时同步编制高标准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因地制宜设计实施路径。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资金、土地、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要素资源配置,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三是迁转结合,创新发展。注重异地搬迁与就地转型结合,注重工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同步,注重本区域转型与其他区域的整体协调与适度分工。四是产业主导,产城一体。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加快城市更新与空间拓展,避免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先行启动基建设施建设。秉承“以时间换空间,以时间换产业”开发理念,坚持基建先行,聚焦“四新”经济发展需求,布局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启动老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工作。二是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坚持“城市经营”发展理念,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市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等各类政府基金作用,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引进优质战略投资者参与建设,有效盘活资产,探索采取发行政府专项债、ppp、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支持片区建设。三是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征迁工作,完善市政管网,优化道路通行,丰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片区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筑巢引凤效果,增强城市发展内涵。
合理满足企业诉求。一是统筹考虑区域可持续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区域综合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改变部分企业诉求中高强度住宅开发的规划模式,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增加产业功能和公共配套。二是分类推动企业搬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尊重企业意愿,“一企一策”制定搬迁方案。对于有意愿搬迁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对于有意愿就地转型的企业,研究帮扶措施,利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对企业和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形成新的产业链,提高转型升级速度与质量。三是科学评估搬迁成本。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对老企业搬迁成本进行评估,确定搬迁成本及具体组成部分,确保搬迁费用足额到位。合理确定补偿边界,避免将企业再扩大生产、产业升级、债务清偿中产生的其他费用纳入搬迁成本。
精准导入优质产业。一是开展精准化招商。发挥区位优势,放大现有资源禀赋,强化产业链招商,优化资源分配。如楼山片区,基于火车北站区位交通优势,可考虑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省内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及功能性总部等资源优先落地该片区。基于智能制造区产业定位优势,将院士项目产业化、新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落户该片区。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争取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支持,落实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及奖补资金,推动形成规模大、品质高、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带来集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三是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树立“亩均”理念,包括亩均投资、亩均税收、亩均产出等,建立健全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避免低效用地,推动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双提升。 (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兴城路街道)